2013/06/28 From:未知 Author:Sherry
和赴美生子比起来,在香港生孩子,2009年期间非常火爆,花十几万港币在香港生个孩子,对大多数内地人来说还是一笔为数不少的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成为香港人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与内地人大不一样。
赴港生子迅速成为香港的社会问题,赴港生子的内地孕妇让香港的医院几乎饱和,香港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限制措施杜绝内地孕妇在港生子热潮,在此情况下,在美国生子成为内地孕妇的又一个选择。
在洛杉矶,出于职业习惯,陈露还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个行业的内幕。“内地华人在美国生子,真正掀起热潮是在2007年以后,”陈露说,“这之前主要是日本人和台湾地区人。”
原来在2007年年底之前,美国大多数月子中心只接待台湾地区、日本的孕妇,但主要是台湾人居多,除了台湾的孕妇来源充裕,主要原因是这些月子中心觉得内地的孕妇“素质差”而不愿接待。“随便扔垃圾、不节约用电、吃饭浪费、脾气大,这些都让已经被‘美国化’的台湾人受不了。”陈露说,最要命的是内地孕妇喜欢相互打听别人的职业与收入,搞小团伙有意孤立某一位准妈妈最让月子中心头疼。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准妈妈赴美数量锐减,月子中心猛然间失去了稳定客源,除了打价格战,危机中,这些月子中心开始重视大陆内地的客源。 2007年左右,大陆赴美生子的孕妇数量开始持续增长,在国内,随着回国后的妈妈通过博客宣传、或为亲朋好友咨询代办,“中介”群体持续壮大,加上赴港生子政策收缩、国内媒体开始报道等因素,2009年,中国内地孕妇赴美生子现象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
不过,陈露坦言,在美国生孩子看起来很时髦,但选择之前还是要慎重,孩子落地前女人要受苦,孩子落地后还要面临一大堆的问题。“生孩子是牵动几个家庭的事,在中国生你周围有一大群人围着你转,关心你,可去了美国,你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陈露说,“除了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要做好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出现。”
去了之后,陈露才发现很多生活细节上的事并非像来之前月子中心协议上写的那么好。“首先是一日三餐,每天基本是老三样,做餐的师傅说是专业厨师,实际上是从内地请来的岁数比较大的女人,如果请求另外加餐还得付小费。”陈露说,最让人感觉遗憾的是水果,“在内地你可以挑着拣着,吃最好最新鲜的水果,可在月子中心,这样的要求几乎无法满足!”
吃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在异乡的孤独感。“经济不是很宽裕,你就得一个人待在美国,毕竟,再去一个人就得再出费用。”陈露说,内地的孕妇大多数还是很节约的,尤其像陈露这样来自国内二线城市的白领。“临产前自己挺着个大肚子,身边没有老公和亲人的关怀,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还有,来之前,从签证到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到入关时的忐忑不安,再到月子中心的选择入住,包括在医院生产的过程,“对孕妇们来说,时刻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其次,在美国文化中没有“坐月子”一说,所有美国的华人月子中心没有一家是得到政府商业注册的,当地政府并不承认华人的月子机构,被华人认可的月子中心,只以家庭式或私人经营的模式默默存在着,一旦发生纠纷,人生地不熟的孕妇们很难有法律保障。 “所以去之前一定要选择可靠的月子中心,”陈露说,“另外心理上还要做好应对各种事件发生的准备。”
去年11月,陈露和其他两位准妈妈如愿以偿奔赴美国生子,在登机安检口,陈露和另外两位准妈妈脱下孕妇装,换上宽大的衬衫,为了保险起见,月子中心还让准妈妈们斜背一个大背包,挡住肚子。
飞机刚落地,陈露脑海中就闪现出早些年那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个场景,“落地时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出国。”陈露说。 在洛杉矶机场,负责生孩子的月子中心专门派人接机。因为是熟人介绍,陈露对于服务自己的这家月子中心还是很放心。来之前,按照协议,陈露必须在到达美国的一周内一次性给月子中心付清剩余的19万元人民币。
陈露入住的,是由一位北京人开办的月子中心。每天早八点起床、晚十点睡觉,每周三次产检,有兴趣还可以到附近的语言学校上课。此外还可以享受一周两次外出购物的乐趣。陈露所住的是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小套雅房,与另一位准妈妈共用客厅、阳台与厨房。每月租金两万多元人民币,坐月子时,另外加收一万五千元人民币。
“这些费用都包含在那19万人民币之中,当然生孩子的费用还要另外支付。”陈露说。在月子中心,陈露选择的是中档的住房条件,一般月子中心会为你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最少15万,还有更贵的。临产时,月子中心会提供至少3家以上的美国医院供产妇自选,但生产的费用自理。“一般顺产在2万元人民币,剖腹产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陈露说,“这是单独的费用,月子中心会在来美国之前就告诉孕妇。” 到了纽约之后,陈露才发现,在华人区,类似于自己选的这家月子中心有二十几家,规模都不一样,大多由台湾人经营,有一部分是北京和上海人。
洛杉矶的阳光很让陈露享受,四个月后,陈露在条件完善的美国公立医院生下自己的孩子,月子中心用医院出示的孩子出生证明和父母相关资料,去当地政府民政机构,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孩子的公民身份证明,其实就是一个社会保险号和一个5年更换一次的旅行证。 “在美国生子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陈露说,“几年前只知道在香港生孩子很红火,到了美国才发现,华人把生孩子的事做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