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美宝成长专家

赴美生子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引发的大叔控

2013/06/06 From:未知 Author:Sherry

 赴美生子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内地受到热捧,除了因为剧情元素“接地气”的反映了当今很多人选择的美国生子,然后除了因为有汤唯,还有一个关键理由:它有吴秀波,它让“大叔控”享受了名正言顺的欲望满足和幻想实现。

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当看见吴秀波的胡子与白发,以及那副玳瑁框眼镜,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女观众登时春潮洪爆,甚而暗暗发出两声咬唇呻吟?

大家都知道“控”是complex的日式缩读了,中译成“控”,同时包含控制和失控的双重意义,有着吊诡的动感,展现了语言的矛盾暧昧,是民间的文字创意。近年“大叔控”泛滥流行,某内地传媒甚至煞有介事地说在十八至廿五岁之间的女子有七成属于此类。数字不一定真确,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人性的复杂分殊远超于一般想象或所愿意承认。到底“控”到什么程度才算“控”呢?即使“控”了大叔,是否表示不“控”少年正太?会不会是,如同男子往往又爱熟女又爱少女,女子亦是欲望多元,熟年少年,冀图兼而得之?千万别低估了女子之贪欲。她们亦是人,跟男人相同,古往今来都一样,只不过时空处境和身份位置有异,遂有了很不一样的宣示表白。

所以与其拿着放大镜到处检查谁是“大叔控”,不如思考为什么年轻女孩愈来愈敢于承认甚至自豪于成为“大叔控”?“大叔控”现象肯定不是新鲜事,敢于公开表白始是今之流行。

“控”这个字显然帮了很大的忙。在“控”出现以前,对欲望的描述字词最常见是“癖”甚或“狂”,病态味道浓厚,让人难于启齿或不愿面对。恋慕成熟男子,沿用弗洛伊德式术语,以前惯称“恋父狂”或“恋父癖”或“恋父情结”,有了情有了结,便怪怪的,在汉语世界不太容易被接受。那是心理病啊,被许多人等同于神经病,或多或少是可怕之事儿。然而,一旦把狂和癖和情和结改称为“控”,隔了一层,有了距离,有了comfortzone,焦虑压力自会降低。

更何况,“控”字被用于不同状态,爱上网的叫“微博控”,爱玩车的叫“跑车控”……字词是会贬值的,当被一再使用,正面和负面重量都会释稀。“大叔控”不再是需要坐在长椅上接受心理分析的精神疾病,而仅仅是一种美学上的取态、立场、口味,跟其它“控”并不互排冲突。



上一篇:赴美生子说说准妈妈分娩前出现的反应    下一篇:别墅式民宿有风险 赴美生子选择需谨慎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最新新闻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2020_3th_party.htm